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相當于1435毫米)。為什么會采用這個標準呢?今天軌距尺,鐵路軌距尺,軌距尺廠家的小編來為您詳細講解:
原來,早期的鐵路是由造電車的人設計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電車所用的輪距標準,而電車的這個輪距標準又是從古羅馬軍隊戰車的輪距寬度沿用而來的。
羅馬人為什么以此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原因很簡單,這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的寬度。更有趣的是,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后要用貨車運送,路上又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寬一點,所以火箭推進器的寬度便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
于是,從火箭推進器到火車、電車、馬車,便出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結果: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在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寬度決定了。
從鐵軌標準寬度確定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對事物最初的選擇往往決定著其今后的發展方向,并且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地自我強化,使其很難改變。
軌距是鋼軌頭部頂面下16毫米范圍內,兩股鋼軌作用邊之間的最小距離。我國鐵路主要采用1435毫米的標準軌距,成都鐵路局的部分鐵路軌是1000毫米的窄軌。
早先,世界各國的鐵路軌距五花八門,各不相同,有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即使現在,全世界也有三十來種不同的軌距。
在亞洲,雖然中國鐵路里程數一,但是21條鐵路連接點卻不能與周邊國家連接共享。盡管有一條亞歐大陸橋鐵路可以穿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斯坦等國,能夠到達歐洲或非洲,但是每次中國貨物在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時,海關都要囤積等候數日,將集裝箱上一個一個的貨柜重新吊裝到另一個國家的火車底盤上,才能夠繼續向西運到土庫曼或阿塞拜疆。
之后,又要將集裝箱貨物換到軌距不一的土耳其火車上,這樣才能沿著歐亞鐵路土西新干線到達歐洲的西班牙等國。
各國鐵路軌距標準不一,造成了運輸線路的不暢通。東北亞區域陸路相連的中、俄、蒙、朝、韓5國中,中、朝、韓為標準軌,俄、蒙為寬軌。
這樣,即使鐵路線路可以連接上,但仍然無法實現運輸線路的暢通。這個問題雖然也可以用集裝箱方式來解決,但提高了運輸成本。
有人說越南的鐵路“苗條”,原來越南鐵軌的寬度不是國際標準的1435毫米,而是1200毫米,比國際標準的尺寸窄。
究其原因,有熱門說法是為了戰爭需要,因為這樣外國的火車就進不了越南,外國侵略者就不能掠奪他們的財富了。
“泛歐亞鐵路干線(也叫第二座歐亞大陸橋)也常常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目前,由于獨聯體國家仍沿用1520毫米的寬軌鐵路,與歐洲和中國等國家所使用的軌距標準不同,這嚴重限制了經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的歐亞鐵路的國際聯運。
而如果“泛歐亞鐵路干線”全程共同使用寬度為1435毫米的國際標準鐵路,這樣,今后從歐洲各城市開出的火車,即可不再更換車廂,直接開往中國,從而最終實現“歐亞直通車”。
目前,歐洲同中國的絕大多數貨物交易通過海運,需要55天時間的運輸。另一條鐵路運輸通道經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要走上15-20天。而“泛歐亞鐵路干線”直通后,從歐洲到中國只需8天。
為了解決以上的混亂狀況,1937年國際鐵路協會作出規定:1435毫米的軌距為國際通用的標準,1520毫米以上的軌距為寬軌,1067毫米以下的軌距為窄軌。
為什么要將1435毫米這個數字作為世界鐵路的標準軌距呢?原因之一是為了紀念世界“鐵路之父”斯蒂芬森。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蒸汽機車“運動”號,這是世界上正式啟用的一列旅客列車。折合公制為1435毫米。1846年,英國國會把這個軌距確定為標準軌距,非經特準,禁止在新鐵路線上采用其他軌距。
當時的英國是資本主義強國,因此也把這個標準推行到他們的殖民地。例如,主持修筑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工程師就是英國人,他就力主采用1435毫米寬的軌距。從現實情況看,全世界采用1435毫米軌距的國家占多數,所以把1435毫米定為國際標準軌距也就順理成章。
添加微信好友,詳細了解產品。